- 读书简介
高口碑小说《大齐风云录》是作者“苍林清泉”的精选作品之一,主人公郝经齐宣王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,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:“公子,您快醒醒!”一位身着甲胄,样貌伟岸,浑身沾满鲜血,大将军模样的人,此时一脸焦急的看着我旁边还围站着十数名将士,身着皮甲衣,从装束来看,至少也得是汉朝之前的打扮了个个衣着沾血,一看就是刚经历大战,但却丝毫不乱,训练有素此时浑身一阵触电之感将我惊醒,我恍惚中看到自己正身处于一片茂密的树林当中,头脑发昏,腰酸背痛,哪哪都不好了心想:这是在拍戏吗?不对呀,我之前不是在市博物馆参观吗?怎么会...
大齐风云录第2章 林间突围在线免费阅读
只见伴随着惨叫声,郝经带着文骑们一齐杀出,如长虹贯日。文骑本就是精锐中的精锐,作为君王的护卫队,不仅马上功夫了得,步战也非常骁勇,个个身怀绝技。
尤其是郝经,身法极快,如一道闪电,眨眼的功夫就冲到楚军面前。只见他从腰间取出匕首,右手反握,一个滑步向前,不等敌人反应,便斜刺入眼前一名敌军颈部动脉。随后,紧接着反身一个垫步,顺势划刺,直接割断旁边一名士兵的手腕,打掉对方的武器,不等武器落地,只见郝经以极快的速度,反手变正手,一记挑刺将刀尖插入了敌人的胸膛,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。
还不等对方主将有任何反应,又是一个闪身,飞快冲向为首的那名长官,一记弹踢上刺,对方刚要举剑格挡,就看郝经瞬间变招,正手再变反手,一个反身爆冲回刺,瞬间结果对方性命。这是郝经融合了胡人刀法和中原剑法后,自创的匕首格斗技“暗影”,仅仅几秒钟的功夫,就刺杀了对方三名军士,招式简洁,动作干净利落,招招切中要害。
紧跟其后的文骑也不甘示弱,个个手持长剑,三两招就结果了对方性命,然后以极为熟练的动作,对未被弩箭射死的楚军进行补刀。这一“两”人马,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,被消灭殆尽。
楚军的鲜血将附近一片土壤全都染红了,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之气,如此血腥场面,让我感到极为不适,直想呕吐,双腿不住的打颤。但这种生死存亡时刻,没有给我片刻的缓冲时间,郝经走过来说道“公子,这伙敌人已毙,不过打斗声肯定会把附近的敌人引过来,咱们要尽快撤退。”
我强忍住不适,对郝经说道,“将军,快让大家换上楚军的衣服和兵器,然后看看从他们身上能不能确认身份,拿上有用的补给。咱们先撑到天黑,只要到时混成楚军浑水摸鱼,想办法通过楚国的边防,就有可能活着回大齐。”
郝经这时才明白了我的意图,没想到这位田地公子有如此谋略智慧,然后便开始执行命令。这股楚军为首的是一名叫辛戎的“两司马”,从他身上也搜出了兵符,让郝经换上他的行头。我随后问士兵,你们谁会说楚语。一名士兵出列小声答道,“公子,贱内是楚人,这次是我担任楚国的翻译。”
战国时期,别看大家天天一起打打杀杀、交流思想,但是各国语言不通,离得近还好,离得远的跨国交流一般用的是“雅言”,周朝确立的通用“国际语”。但是一般只有有学问、有地位的人才会,普通士兵、百姓可不懂。
我赶紧对这名士兵说道,“你现在绕到楚军前方,只要快看到楚军,就用楚语大喊齐公子就在前面,往东北方向跑了,抓住田地赏百金,直到把楚军的大部队引走。等到楚军的大部队都走了,你自行前往林子的西北边,咱们在那里汇合。”
“喏!”只见这名士兵没有片刻犹豫,翻身上马冲了出去。
我回身对郝经说,“将军,我包袱里还有几身衣服,再做几个稻草人,把他们固定在楚军骑兵的马上,往东北方向赶,吸引追兵的注意力。”
郝经说道,“此计甚佳,不过公子,这马抽两鞭子能跑一阵,怎么能让他们一直往东北跑呢?”众人都一脸为难。
我说道,“简单,文骑身上不是还有专门喂战马的黑豆嘛,各装一袋子挂在杆子上,摆在战马的眼前,让能闻见看见但吃不到,马闻着味就会一直往前走了。”
郝经惊讶的直呼,“公子,您真是天人啊,这种办法都能想出来!”随后便赶紧着手准备,三匹驮着稻草人的马按计划向东北方向前进。而我和郝经等众人,则人衔枚马裹蹄,隐秘向西北行军。
等出了树林,已到黄昏,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大地,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轻纱,让人感到一丝宁静,稍稍宽慰了所有人的心灵。这一下午,对我来说实在太过紧张刺激,前世生在和平年代,还从未经历过如此生死时分。
郝经选了一背山之处扎营休息,并给那名负责吸引楚军的士兵做好标记。此地说是山,其实更就是一个土台,一座八米多高的小矮山。从树林出来都是开阔地,只有这一块高地方便观察敌情,且较为隐秘,山上树木茂密,方便及时藏身。而且不远处有一口古井,能解决水源问题。现在早已是人困马乏,可是士兵几乎没有随身携带什么口粮,只能安排士兵去补充一下饮水,再采摘一些野果、猎一些野味。
我实在是太累了,终于切身体会了一把什么叫疲于奔命。此时瘫软的躺在地上休息,大口喘着气,休息了一阵,感觉体力有所恢复,便起身问郝经,“将军,下一步咱们往哪走?”
郝经答道,“公子,苦县、城父与我大齐皆不接壤,最近的路是东进穿过宋国,然后直抵鄄城,就能入我齐境。第二条路是北上,不到百里便可抵达襄陵,过了襄陵便进入魏国,可以从大梁回齐国。只要进入宋国或者魏国境内,我相信楚军必不敢来追。”说罢,递给我一幅地图。
我接过地图,仔细研究了一下,心想:这齐宣王脑子进水了吗,让自己亲儿子来接收这种飞地。这种和齐国不接壤的土地,即使接收了也只不过是楚国嘴边的一块肉,人家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。而且一路走来,我发现这里全是开阔地,一马平川,特别适合野战,几乎没有什么深山老林可以藏身,能有个小树林就不错了。这两座城池都算得上兵家必争之地,从齐国过来不是经过宋国就是经过魏国,不仅信息传递不畅,也很难救援,看来楚国早就计划好了。
愁的我直摇头,不过难得这会有空闲,趁此间隙,我继续从宿主田地的脑海里提取有效信息。原来这田地并不是太子,而是齐宣王的三公子,怪不得郝经一直称我为“公子”。田地作为小儿子,是齐宣王和钟离春的独子。但在这个老爹遣散后宫、迎娶钟离春之前,已经有两个儿子。一位是我的大哥太子田丹,另一位是我的二哥田缗。
之前确实有些先入为主,认为田地是齐宣王唯一的儿子,两年后应该理所当然的成为著名的齐闵王,但现在不光有太子,还有一个便宜二哥。不过想来也正常,关于齐闵王的历史记载确实在我的记忆里没有出现过“太子地”这个称呼,古代文章惜字如金,很多君主的儿子们在这段历史里也是白驹过隙,经过两千多年的辗转,可能有些无足轻重的人物也就无迹可寻了。而且我又不是什么历史系高材生,对春秋战国史也就记得一个大概。
太子丹是蔡姬之子,已被立十余年,地位稳固,又有以田甲为首的田氏家族多个势力的支持,为人心胸狭窄,善使阴谋诡计,尤其嫉妒我这个三弟。老二田缗是夏姬之子,和太子丹貌合神离,由于其母家早年失势,一直蛰伏,表面上是太子的狗腿,其实多年来一直暗自培养自己的势力,取得了鲍氏家族的支持。
相反,这个田地天生心性单纯、头脑简单,喜好研习兵法,对齐国传统贵族势力极为不满,始终认为宗室贵族是齐国最大的疮疾,内心认可秦国的变法,搞得没有宗室贵族支持。但是由于是王后的嫡子,再加上齐宣王老来得子,也喜欢这个小儿子的原因,深受两个哥哥嫉妒。
太子丹平日里就处处针对田地,前段时间,楚国使者前来割让土地,太子丹便力谏齐宣王让田地前来接收。齐国施行“夺爵制”,这个以后再详细解释,只要明白一点,在齐国,即使是王子,如果想要晋升爵位,也要靠功劳。当然,这个功劳也可以是推荐人才,也可以是为国家捐钱,但最直接的还是军功爵。钟离国母深明大义,从来不屑于让田地通过税捐进爵,又想让田地早日获得分封,也同意了这次行动。
太子一党在太子丹授意下,层层设卡、步步阻挠,最后齐国只派了五百兵士,以田声为将、田地为副帅,前来接管土地。还好齐宣王是亲爹,派了自己的亲卫队保护我,不然估计我早就凉凉了,真得穿越一日游了。
正在我逐渐捋顺事情的前因后果之时,听到正在放哨的士兵说道,“有人过来了,准备战斗!”现在田地身边只剩下八名士兵,其他人都被分散出去寻找食物。八名战士闻声立刻结阵警戒,把宝剑拔出了鞘。
渐渐的看清来人是一名老者带着一名孩童,老者仙风道骨,走起路来气定神闲,和孩童各自携着一个大竹筐,不急不躁的朝我们走来。
小说《大齐风云录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《大齐风云录精品全篇》资讯列表:
为您推荐